新闻动态

NEWS

您当前的位置:
中性电子运单
来源: | 作者:pmo6d350d | 发布时间: 2022-10-28 | 929 次浏览 | 分享到:

航空运输业是民航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推动和实现航空运输业高质量发展,已成为推动民航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举措。

一、电子运单的应用现状


  根据国际航空运输协会(IATA)的公开数据,国际航空货物运输中,需要的纸质单证多达30多种。沉重的纸质文件已经严重限制了数据传输的质量和效率。在这种情况下,中性电子运单应运而生。所谓中性电子运单是指货物运输采用电子运输合同,不像运输合同那样附有纸质运单。即把传统的一式八份的纸质运单转化为通用的标准电子数据形式并存在于相应的信息系统中,由计算机系统自动完成相关的工作和功能。电子运单的出现,是对传统纸质运单模式的一次彻底革命。它源于国际航空运输协会提出的电子货运发展倡议,通过将现有的纸质运单转换为电子形式,优化航空业务流程,降低成本,提高通关效率,促进贸易便利化。广州棋硕办理中性电子运单资质,有需要请联系我们。

中性电子运单

二、实施中性电子运单的必要性


  (1)大幅降低运营成本,提高运输效率,促进航空货运绿色发展;

  (2)加快航空货运的信息化建设,为航空货运进入物联网时代奠定技术基础;

  (3)提升行业服务质量,实现航空货运向现代航空物流的转型升级,增强行业核心竞争力。


三、对未来发展的建议


  (一)建立行业统一共享的电子运单系统平台

  航空业有很多链条,包括机场、航空公司、海关、联检单位等很多运营主体。国内运营主体基于自身的发展和竞争需求,普遍形成了专属的电子运单信息系统。建立一个开放的中性电子运单系统平台,代理人在航空公司的信息系统中完成订舱业务后,系统将货物信息上传至电子运单系统平台,通过平台传输至机场货运站的信息系统。相反,机场货站可以通过平台的单一接口将到达信息传递给航空公司和海关,使一个平台可以覆盖所有系统,解决了系统众多且相互独立的问题,打破了各个主体之间的利益壁垒。


  (二)突破电子运单传输壁垒,形成电子运单应用闭环

  实施中性电子运单已经成为业界共识。利用生物识别、人工智能等技术,实现无单提货、自动提货,实现真正的全程无纸化、信息化、自动化操作,*终突破电子运单对托运人的电子信息传递壁垒。


  (三)加快研究制定支持电子运单发展的相关法律法规,提供良好的法治环境

  运单加盖相应的公章是其作为合同文件具有法律效力的基本要求。电子运单在运单电子化的基础上,还必须有公章保证其具有相应的法律效力,于是电子签名应运而生。中性电子运单的实施是提升航空物流行业信息化水平的关键举措。